武汉国灸

行业资讯

一场秋雨一场寒,秋分养生关键期,你准备好了吗?

  • 更新时间:2017-09-23
  • 阅读次数:1679

秋分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。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,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。

《春秋繁露》中说到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过后,我国气温普遍下降,当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弱的暖湿气流碰撞,会产生降水,气温随之下降,所谓的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大抵就是如此。

秋分·养生

1、防秋燥


秋分过后,暑热余气渐消,天气会越来越干燥,人们经常会感觉皮肤干涩、鼻子干燥、嘴唇干裂、咽干等情形。秋季五行金当令,金对应五脏中的肺。所以这一时节的养生,重在益肺润燥。


所以,平时一定要多饮水、多喝汤、粥等,去除秋燥之气。王浩骅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,喝水以“一次少量、多次缓饮”为宜。


2、注意保暖


秋分时节,昼夜温差大,早晚气温低,中午时候的气温有时候则堪比夏天。而且还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之说,每下雨后气温就会明显下降。


这样的天气情况,为了身体健康,就要及时增减衣物,早晚穿的多一些,以免着凉感冒;中午穿的少一些,以免上火。


3、运动适量


金主收敛,秋天的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,这一时节的运动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,运动不可过量,运动项目也不宜太过激烈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,运动时适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


4、饮食均衡,不盲目进补


秋分是昼夜平分的节气,也就是平分了阴阳。养生时也要注意阴阳平衡,表现在饮食上,就是营养均衡,不可过量。


秋分·灸疗

原则上来说,灸疗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的,但是每年都有几个特殊时段,特别适宜灸疗,秋分就是其中一个时段,秋分过后的灸疗,我们称之为“秋分灸”。

天人合一

我国传统中医讲究“天人合一”。在秋分时节,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,施以“温热”的灸法,能有效的起到温通阳气、祛风散寒、扶助正气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秋分灸与三伏灸、三九灸一样,也属于节气灸常见的灸疗穴位很多,我们列举二三说明:

足三里穴

足三里穴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,包括免疫功能低下、虚寒性胃肠病等,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,兼温肾阳、助肺气。每天灸1次,可以增强体质,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。

膻中穴

膻中穴适合于肺虚的患者,包括寒性咳嗽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寒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,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,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、温肺。操作时,选取胸口的膻中、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。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,时间可稍长,灸上10至15分钟后,能暖和身体、帮助睡眠、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。

涌泉穴

涌泉穴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,包括虚寒性腰腿痛、肩周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,还有冻疮等。均是由于肾阳亏虚、寒湿内侵,致使筋骨、肌肉受累,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,擦干后进行

秋分灸·禁忌

秋分灸的好处多多,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,如咳嗽时痰黄、尿少、大便干涩,多数属于热症,不适合秋分灸;发烧、猛烈咳嗽甚至咳出血来,也不宜敷灸。糖尿病患者易留疤,应慎施灸。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

秋分·养生原则
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飧泄,奉藏者少。


中医认为的养生原则,如《黄帝内经》上述所言,讲求的是一个“秋气平”,不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以及饮食习惯,早起早睡收敛秋日的精气,养气养肺,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此乃是秋季养收之道,逆之则不行。

2F新闻中心News Center